一切唯心造


一切唯心造

一切唯心造。. ——《華嚴經》. 在《華嚴經》裡,有一段為人熟知的偈語:「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應觀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」,這段偈子

《佛學常見詞匯》

一切唯心造:謂一切的物境,均由吾人的心念所感得,作惡行善,皆由心為主宰,善惡的報應,也就是由于心的主宰造業,所感得的業果。 淵源: 在華嚴經上說:‘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應觀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’一切道理,都是唯心所現。

一切唯心造 心不在內外,亦不在中間。 無在無不在。 全然以成就才能示現。(如:三界到底是如何的境界? 已少有人看到。你親見了嗎? 天堂、地獄又是如何?你清楚知道嗎?) (二)「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

一切唯心造. 自己創造命運, 命就讓自己來改!. 《藥師經》裡所講的「自讚毀他」跟「嫉妒瞋恨」是有關聯的,這是一個很微細的心理狀態。. 只要是人,很自然地都會想盡辦法抬高自己、貶低他人,這其實是一種很潛在的意識心理形態。. 我們每一個人都怕自己沒辦法比別.

1.「一切唯心造」是 指「唯識」的觀念。 2.「應觀法界性。一切唯心造。」 小乘佛教說「因果隨業報」;大乘佛教說「萬境萬法唯識造」( 就是一切法隨因緣而起的意思 )。 3.「一切唯心造。後約所熏能持種子為心。所熏是本。若無所熏。能熏亦

  • 一切唯心造--臺灣學佛網
  • 南亭法師《一切唯心造》
  • 淺釋三:一切唯心造
  • 12【唯心法則】二:一切唯心造
  • 唯識法相·參考資料:一切唯心造(燃燈),內明,法相宗
  • 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應觀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

一切唯心造,萬法唯心 染心有貪,嗔,癡,慢,疑。淨心有慈、悲、喜、捨。也就是說我們在生活中,總會遇到順利和不順利,開心和不開心,求不得,放不下的情景。

有些人常問我,算命有用嗎?說實在的,命理是有的,但不能迷信。一般人所說的命運,或說是運氣,也就是佛教中所說的業力;既然相信業力,自然就會有命理。但是,佛教中有句話說:「一切唯心造。」凡夫受命運所操縱,但聖人卻能操縱支配自己的命運。

從這個地方證明,佛所講的話沒錯,「一切唯心造」。 8 佛又說: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。 他沒把它當作石頭,他把它當作老虎,所以箭能夠射得穿;第二個念頭,「它是一塊石頭」,箭就沒有用了,就射不進去

一切唯心造. 發表於 2021 年 06 月 12 日 由 香光. 以清淨心為善業根,以不善心為惡業根,心清淨故世界清淨,心雜穢故世界雜穢。. ~《大乘本生心地觀經》卷第四~.

二、一切唯心造 一切因緣從心而起,即便動一惡念,沒有做惡之實,也一定會有惡報,這在《了凡四訓》《俞凈意公遇灶神記》《安士全書》等諸多善書佛書中均有實例。 明白了一切唯心造,則不敢胡思亂想,時時刻刻戰戰兢兢,觀照自己的內心。

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。 應觀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 地藏菩薩教破戒僧誦偈救命 在宋朝時(一說唐朝),有一位出家人叫釋僧俊,他俗家姓王,是京師人。他出家后,持戒不嚴,不守道場律儀,也并未曾修下多少善因。后來得了很小的一點病患,就死了。

一切唯心造,萬法唯心 染心有貪,嗔,癡,慢,疑。淨心有慈、悲、喜、捨。也就是說我們在生活中,總會遇到順利和不順利,開心和不開心,求不得,放不下的情景。

這個題目叫做「一切唯心造」,所謂「一切」指的是什麼呢?你張開眼睛來瞧吧:你頭上的天,腳下的地,天上的星辰日月,天空的風雲雷雨,地面的山啊,樹木啊,江湖河海啊;依在地面上或江海里生存的一切生物啊,這許多形形色色的事物,都包括在我所說的這「一切」裡面。

現今社會充斥消費性的廣告,引誘人們追求更多外在的物質享受,這樣的行為會造成什麼結果、付出多少代價? #八大人覺經 #淺釋 現今社會上充斥著消費性的廣告,提倡享樂主義,引誘人們追求更多外在的物質享受,但是貪著物質享受的代價,就是不斷的砍伐、開發,導致環境受到汙染和破壞。

【唯心法則】二:一切唯心造 ~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應觀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 唯心法則,最簡潔的定義,就是「一切唯心造」。 我們的宇宙,就是一個由心靈所構成的宇宙,一切萬有都在「宇宙心識」的大心靈之中。

“一切唯心造”之本意并非如此。 否則佛教便成了主觀唯心主義了。為了準確理解“一切唯心造“之本意,本文就“一切唯心造”談談個人的心得。 一、定義 “萬法唯心”,說明宇宙萬有悉皆心識之動搖所現之影像,宇宙萬有無非一心所造。

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應觀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 1,606 個讚 · 1 人正在談論這個。【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;自淨其意,是諸佛教。】 【四依止】: 依法不依人, 依智不依識,依義不依語,依了義不依不了義。 【金剛經】: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

Categories


+ There are no comments

Add your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