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國環保政策


各國環保政策

全世界已有超過60個國家宣佈禁用塑膠袋等限塑政策,除了塑膠袋,塑膠餐具、塑膠吸管等一次用塑膠製品,也成為許多國家和企業淘汰的重點目標。 (2021.01.21 更新)

英國主要環境政策,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,在2010年時比1990年減少20%,並在2050年降低到比2000年少60%。 因此制定持續到2027年的再生能源法,目標是提高再生能源供應,在2010年將再生能源比重提高到10%。

各國環境政策是按國家來分類的類別。 這裡指的「國家」可能存在爭議,其中包括有限承認的國家跟地區。

亞洲方面除了臺灣今年的新政策以外,南亞各國更是不遑多讓,孟加拉是全球第一個、在 2002 年就全面禁用塑膠袋!. 印度孟買在 2016 年禁止使用厚度小於 0.05 公釐的塑膠袋,斯里蘭卡也禁止塑膠袋、塑膠餐盤和塑膠杯。. 東南亞的各國,也有範圍大小不等的限塑政策,例如:緬甸的首都仰光政府禁止製造、販賣及儲存塑膠袋;馬來西亞在去年也宣布聯邦直轄區(吉隆坡、納

這些環保政策和落實措施,使得韓國在廢品回收方面突飛猛進。近年來的回收指標增長了26%,居民家庭垃圾減少了20%以上。

健全環境影響評估制度

  • 為何臺灣即將課徵碳費、碳稅?專家列4點完整解析,世界各國早
  • 重整,急起直追-2021九大國際環境議事速觀
  • 歐洲聯盟 〈限用特定危害物質於電機電子設備指令〉 對我國環境保護與產業政策
  • 各國政府力挺 全球永續基金吸金逼近2兆美元
  • 減碳趨勢推動各國電動車政策

PDF 檔案

各國綠色相關政策 3 01 香港 資訊提供: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商務組 Q1:香港在綠色貿易或綠色成長相關推動政策有哪些? 1. 環保產業是香港六項優勢產業之一,近年有可觀增長,2009 年直接經濟貢 獻比2008 年增加超過12%。港府一直致力推動環保產業發展,具體措施

國際法規要求 展望世界各國,無不致力於環境保護行動。尤其面對近年來臭氧層破壞、溫室效應、海冰消失、熱帶雨林消失及沙漠化等全球性的環境問題,人類更加意識到以往追求資源無限制使用的經濟成長,勢必危及自然環境與人類的平衡,為了確保環境生態的永續穩定及人類社會的永續發展

國家碳管理的政策工具主要有4種: 減量目標、總量管制排放交易、效能標準、碳費或碳稅 一個國家可以用的碳管理政策工具,一般來說主要有四種

研究發現各種因應措施幾乎都沒有什麼效,就算各國政府限制塑膠製品的銷售和使用、強制改用替代製品或其他措施,但即便把所有可能做的都做了,所能減少的垃圾量仍是今日的一半不到。 標籤: 塑膠垃圾, 微粒, 廢棄物, 海洋, 海廢, 減塑

歐盟執委會新科主席馮德萊恩(Ursula von der Leyen)在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5召開之際,公布了《歐洲綠色政綱》(European Green Deal,以下簡稱《政綱》),內容包含制定未來三年要推出50項政策的行動路線圖,旨在促進歐盟經濟的永續發展,將氣候及環境挑戰轉化為所有政策領域的機會,實現整體轉型期

重整,急起直追-2021九大國際環境議事速觀. 2021/02/23 環境資訊中心/文:藍之青(環境法律經濟博士,現任熱帶雨林相關政策專案人員). 2020這個歷史性的一年,對全球各國的政治、經濟和民生發展帶來許多無法想像的變數和挑戰。. 國際環境保護的圈子,也無

國家碳管理的政策工具主要有4種: 減量目標、總量管制排放交易、效能標準、碳費或碳稅 一個國家可以用的碳管理政策工具,一般來說主要有四種

重整,急起直追-2021九大國際環境議事速觀. 2021/02/23 環境資訊中心/文:藍之青(環境法律經濟博士,現任熱帶雨林相關政策專案人員). 2020這個歷史性的一年,對全球各國的政治、經濟和民生發展帶來許多無法想像的變數和挑戰。. 國際環境保護的圈子,也無

PDF 檔案

參、歐盟各國環保政策主管部門與其主要規定(出處?) 由於歐盟各會員國的國情和各國制度都有相當大的差異,因此各國對於電 機電子產品進入該國所採用的管制機制也不相同,而其中最大的區別則在於註 冊

各國政府力挺 全球永續基金吸金逼近2兆美元. 臺新投信指出,後疫情時代下,環保題材已成為各國政策簇擁的重點,相關公司成為資金追逐的標的。. 根據晨星最新統計,2021年第一季全球永續投資基金的資產淨流入1853億美元,不僅連四季吸引資金淨流入,較前

減碳趨勢推動各國電動車政策. 撰文/張玉圓. 「禁售燃油車、獎勵電動車」成為顯學,其中以歐洲最為積極、中國大陸維持動能、美國急起直追。. (圖/123RF). 各國相繼宣示碳中和目標,電動車是達成目標的重要拼圖。. 電動車未來能否全面取代燃油車,政策

聯合國將2017年訂為國際永續旅遊發展年,要促進旅遊部門對可持續經濟,社會和環境3大支柱的貢獻,世界觀光組織預言「綠色旅遊」,將成為未來旅遊業的發展趨勢,綠色消費潛力極大,也成旅遊業差異化產品的競爭力之一。根據世界觀光組織(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, WTO)的定義,綠色旅

Categories


+ There are no comments

Add your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