性惡論語譯


性惡論語譯

荀子<>. 人之性惡,其善者偽也。. 今人之性,生而有好利焉,順是,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;生而有疾惡焉,順是,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;生而有耳目之欲,有好聲色焉,順是,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。. 然則從人之性,順人之情,必出於爭奪,合於犯分亂理而歸於暴。. 故必將有師法之化,禮義之道,然後出於辭讓,合於文理,而歸於治。. 用此觀之,然則

荀子 <> 人之性惡,其善者偽也。今人之性,生而有好利焉,順是,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;生而有疾惡焉,順是,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;生而有耳目之欲,有好聲色焉,順是,故淫亂生而禮

覺得好亂,有冇達人可以指教嚇?謝謝 2019/1/5
[轉貼]一百句英文罵人的說話 2017/10/30
[廢人問英文]cope vs cope with 2015/6/29
麻煩各位幫手翻譯~ 2010/5/24

查看其他搜尋結果
東方的觀點

性惡: 故枸木必將待檃栝、烝矯然後直;鈍金必將待礱厲然後利;今人之性惡,必將待師法然後正,得禮義然後治,今人無師法,則偏險而不正;無禮義,則悖亂而不治,古者聖王以人性惡,以為偏險而不正,悖亂而不治,是以為之起禮義,制法度,以矯飾人之情性而正之,以擾化人之情性而導之也,始皆出於治,合於道者也。. 今人之化師法,積文學,道禮義者為君子;縱

性惡論. (18)性惡論:「性惡論」乃孟子後荀子所立之說,通常人以為與孟子之「性善論」相反;實則二人對「性」字之用法不同。. 荀子所謂「性」專指人之動物性而言。. 荀子認為人始生時原是一動物,故生而具有之性即是動物性。. 動物性包含貪欲、自私及侵害等等成素,乃一切罪惡之根源,故說「性惡」。.

荀子的性惡論的「性」與「惡」,性是自然的性,不用學習就得到,不可努力就能獲得。 [3]偽是能夠學習和致力於就可做到。 [4]偽有兩個意思:一是作用方面,即人為;二是結果方面,人為所養成的

  • 性理題釋
  • 【中文
  •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
  • 文化課教材(高級):益者三友(《論語》)
  • 105
  • 電子書:《論語》精解(上)

Airiti Library華藝線上圖書館. 篇名. 打破性善的誘惑-重探荀子性惡論的意義與價值. 並列篇名. Breaking the lure of the goodness of nature: reassessing the meaning and value of the doctrine of sinful nature of XunZi. 作者. 曾暐傑. 關鍵字. 荀子 ; 性惡 ; 性善 ; 人性論 ; 當代新儒家 ; 荀

《論語》全文 ( 2006.4.29 訂正) 學而第一 1. 子曰: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?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?人不知而不慍,不亦君子乎?」 ( 1.1 ) 2. 有子曰:「其為人也孝弟,而好犯上者,鮮矣;不好犯上,而好作亂者,未之有也。

論語四則譯文 顛沛9必於是。. 檔案大小: 470KB 人不知而不慍 = 別人 不 知道自己的修為也 不 埋怨 其為人也孝弟 = 如果有一個人懂得的事 飯疏食飲水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. 一 作者簡介. 孔子(公元前551—479),不亦悅乎?

——《論語》 譯 :每做一件事情必須要經過反覆的考慮後才去做。 筆者最喜歡的是第22句,毋意,毋必,毋固,毋我。這句被孔子的弟子認為是孔子的四絕!孔子杜絕了四種毛病——不憑空臆測,不絕對肯定,不固執己見,不自以為是。人只有

子曰:「管仲之器小哉!」或曰:「管仲儉乎?」曰:「管氏有三歸,官事不攝,焉得儉?」「 然則管仲知禮乎? 」曰:「邦君樹塞門,管氏亦樹塞門。邦君爲兩君之好,有反坫,管氏亦有反坫。管氏而知

《論語•雍也篇》孔子也說:「中人以上,可以語上也;中人以下,不可以語上也。 」 ( 這裡的「上」,當包括性與天道 ) 然其微言不為少矣,第 ( 但)學者童習白紛(言學人從童年學習,到白首之年年少到髮白,仍舊是紛然不解其義),翻成玩狎 ( 習慣輕漫 , 不求甚解 ) ,唐疏宋注,錮

孟子言「性善」,就是說的理天之性;告子言「性有善有不善」,就是說的氣天之性;荀子言「性惡」,就是說的象天之性。 說理性是重理不重氣。 所以,孟子稱為聖人;說氣性是明氣不明理,所以告子稱為賢人;說質性只論物慾,不明理、氣,所以荀子不得為聖賢。

【 推薦 – 參考譯文 (1)】 孟子說:「人都有對別人的痛苦、不幸、危難等感覺不忍的心情(即人都有憐恤別人的心情、人都有同情心)。先王有憐恤別人的心情,於是就有了憐恤別人的政治。以憐恤別人的心情,實行憐恤別人的政治,治理天下就像在手掌上運轉小東西一樣容易了。之所

職稱: 特聘教授. 聯絡電話: 02-33662588. 電子郵件: [email protected]. 研究專長: 儒學、文學理論、臺灣文學、美學. 授課領域: 先秦美學、先秦美學原典導讀、先秦儒家美學選讀、現代散文選、臺灣文學史、文選及習作、現代小說選、臺灣儒學、大學國文. 連結網址

文化課教材(高級):益者三友(《論語》). 編者按: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,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,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,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。. 因為是剛剛起步,難免有所不足,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,尤其

PDF 檔案

105學年度第2學期高中二年級 精典人生第一類組 期末考題目卷 含詳解 2/5頁 15. 下列關於清代考據學的敘述,何者錯誤? (A)也稱作「漢學」、「樸學」 (B)講究 「實事求是,無徵不信」的精神,就訓詁、校勘方面研究古書 (C)考據盛行的原因,

《論語》二字,乃論道之語的意思,內容有很多關於立身行事的古訓,不論是政治教化、個人修養、道德規範、教育、哲學等方面都平易精要懇切,稱得上是一部人生智慧的寶典,因此無論古今,《論語》都是一部人人必讀的寶典。

Categories


+ There are no comments

Add yours